中小学生经过多年学习,在知识掌握程度、文学感悟能力等方面**有自己的一套,而且也会有自己熟悉、擅长的东西,这些积累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学生们写好作文的“资源”。这时,再借助科学方法的指导,一篇贴近生活、弘扬个性、我写我心、富有特色的好文章很简单地就可以完成了。然而,实际上,中小学教学大纲中对作文教学部分的编排十分简单,教师在作文教学时缺少理论依据和具体的教学方法指导,只能以考试为导向。这种考试导向的写作文模式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更损伤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得不少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时不用心,在考试时更难以取得满意的成绩。这样的作文无论写多少也难以进步,成绩更是难以提高。久而久之,不仅作文水平无法提高,学生也逐渐失去了写作兴趣,造成“不爱写,写不好”的恶性循环。怎样才能让中小学生突破目前作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境,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