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10月31日发出通知,决定自11月1日少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这也结束了市场关于成品油何时涨价的种种猜测。
上调成品油价格已是顺理成章
据了解,发改委先前制订的成品油价格是基于原油成本为60-65美元/桶。由于近期国内外油价不断创出新高,WTI原油价格已很过90美元/桶,使得炼油成本大大上升,但国内成品油价格却迟迟没有调整。与上游行业受惠于高油价相反,炼油行业**在高油价下不断压缩。由于原油价格决定着成品油生产成本,在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的的过程中,成品油价格成本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但成品油价格是由发改委决定的,随着成本的不断上升,产销端价格差越来越小直至出现价格倒挂,炼油企业只能陷入亏损的境地。
虽然目前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所属炼油企业由于生产指标要求,还能支持一定量的生产,但众多地方炼油企业已先后减少产量或者停产。而在需求方面,将近年底,柴油市场需求有明显上升。各种因素综合起来,使得近期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严重不足,其中0号柴油供应缺口尤其显著,上海、广东等地很多加油站,纷纷限量出售柴油。
虽然今年8月份,发改委在《关于做好成品油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管理的通知》中要求,两大石油公司对系统内外成品油经营企业要一视同仁。但由于成品油产量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就是两大公司下属加油站也存在"吃不饱"的情况,市场上出现柴油供应短缺也是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从今年7月以来,石油巨头要求成品油涨价的呼声就一直存在,但由于近期国内消费物价指数(CPI)一路走高,通货膨胀压力相当大。如果贸然提高成品油价格,很可能会带动物价的全面上涨,这也使得发改委很难下决心出台调价政策。
然而,近期国内外油价一直维持高位,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下跌。如果发改委还是坚持不调价,可以说是为了整体社会效益而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由此带来的后果也会相当严重。
由于开工就意味着亏损,地方炼厂、民营油企只能选择减产或停产,长久下去生存都会面临考验。由于中石化、中石油都是采、炼油上下游一体化,炼油环节的亏损可以在上游得到弥补,市场承受能力要高的多。如果再有去年那种100亿补助之类情形,那成品油环节亏损更是可以接受了。相对而言,无论成品油是否调价,两大集团都能从容应对,而民营油企则面临出局的危险。民营油企竞争力的消弱,将使得本来就缺乏竞争的市场更加趋于垄断。
当然,理想的情况是市场充分放开,成品油价格随原油价格变动而及时调整。但前提是,市场必须充分开发,竞争必须足够激烈。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恐怕还是需要发改委来进行调节。在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上调成品油价格已是顺理成章。无论如何,成品油涨价总比发放补贴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