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市场等级非常的鲜明,但是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很多的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能力也不断的增强,这一点也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品牌纷纷抢滩二、三线市场。
近段时间,国内外品牌纷纷以全新的姿态渗入中国市场。Uniqlo喊出千家店口号的背后,是国内外品牌对抢滩中国新兴消费市场的急不可待。在这一轮新圈地运动中,中国本土品牌似乎并未落后,有相当一部分本土品牌早已根植于中国二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市场,并在几年前就开始跑马圈地了。
在中国本土品牌的圈地运动中,大致有这样两个方向:一种是从上向下沉,比如**邦威、**、真维斯等,这些国内的休闲服装品牌早都是占据一线城市高地,而后逐渐向二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下沉,现在,在很多县城乡镇都可以看到这些品牌的门店。
另一种则是从下向上走,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先占据国内外品牌影响较弱的二三四线城市,在年轻的消费族群中建立品牌的影响力,再逐步向一线城市延伸。比如李宁、安踏、361°、特步、森马等,这些品牌如今在市场上早已遍地开花。
有人曾计算过这样一组数据:中国地区级市约六百个,县级市2800个。假设在各省市商场开设1500个销售网点,地区级市开设店铺以五到八个计算,县级市以保守计算开一家专卖店,那么,各省市二三线城市的网点可达到8500个。
这个数据足以让人热血沸腾,也足以说明中国市场庞大的消费容纳势量。可以想象,中国未来的消费市场必将成为国内外商业竞争的角斗场,数量庞大的中国二三四级城市必将成为中国品牌和国内外品牌争霸的主战场。
但这个战场到底是机遇还是风险,是美味还是鸡肋,对于不同企业不同品牌而言,结果也可能不尽相同。在这场圈地争夺战中,一个可被预言的未来就是——不管是国内外品牌、跨国公司还是国产品牌、本土企业,谁能成为中国式大葫芦市场的主控方,谁就能创造商业生态圈中的新经济麦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