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渗透”和“从娃娃做起”,这一直是国外人惯用的伎俩,当年进入中国时,就把战略思想定位于从儿童开始培养,改变中国人的口味,他们曾订出一个长远计划,就是前5年赔本,后5年,再用5年捞回前5年赔的本,也就是说,用15年时间只捞个盈亏两平,可谓用心良苦,而这种渗透比直接的经济利益可怕得多,据说,对先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其它一些公司,所在国内还予以**的经济补偿和享受特殊优惠政策,虽然不知背后的“背景”,但的举措,足够引起中国人深刻反思和警醒了。针对中国快餐业和快餐市场格局,有导师分析认为,当前,中国快餐要从以下四点上求得突破,求得生存发展空间。
求新。我国的快餐不但历史久远,而且品种丰富,已初步形成了高、中、低档的格局,冲、泡、蒸、煮、烤、炸、炒,可谓五花八门,一应俱全,但都是多年一成不变的老面孔,消费者对此缺少新鲜感,尤其是文化品味太低,跟不上发展的潮流,因此,要在传统基础上做足做够“新”字文章,增强其吸引力。
求变。过去20年,人们以能解决温饱为主,而今天人们则以营养和享受为主,所以,快餐也要以变应变,在工艺、烹调、配料上求变来满足人们的口味,一变天地宽,这样才能牢牢抓住消费者,以拓展快餐业市场空间。
求奇。要在求新和求变的基础上求奇,同样一个商品,变换一个新名词就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我们应该从国外饼干、水果等进入中国市场时的新名词而受到启发,同时,求奇,还表现在中西快餐结合上取长补短,用洋快餐的技术改造中式快餐,也可以用传统的中国工艺嫁接洋快餐,做到出奇制胜。
求特。这个特,就是中国特色的特色快餐。回望中国快餐大多数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固守一块阵地,老死不相往来,结果是谁也做不大快上“蛋糕”,有的甚至失传或萎缩了,因此,要尽快选择几个特色快餐,上规模,拓市场,强强联合,打造特色品牌,抢占制高点。
因此把中式快餐的营养、味美、纯正,加入洋快餐的省时、便捷、精制,岂不正好迎合了21世纪快餐革命的节拍,这也为提升中式快餐品位,加速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