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推广产业模式
中国太阳能产业靠科普催生市场,市场的繁荣形成产业规模化,节能环保的产业融入能源环保建设,推动政策的出台,而政策的扶持,又直接促进了市场的繁荣,使产业步入“科普—市场—产业——市场”的良性循环,健康有序地发展。
科普培育市场
七十年代的中国,老百姓还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内外,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太阳能为何物,洗澡票作为一种福利在逢年过节时发放,人们拿着洗澡票去集体澡堂。当时的情形就是一片空白,空得近似荒茫。这也同样预示着,太阳能热利用市场的广阔前景。那么如何打破这片沉寂的空白?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与家电产业不同,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做的件事不是卖产品,而是科普。《太阳能科普报》、科普宣传万里行、百城环保行、太阳能科普园、太阳能博物科技馆、太阳能示范区、太阳能科普知识下乡、推介会……在整个社会对太阳能认知几乎为少的情况下,面对能源匮乏的紧迫,他们怀着崇高的理想与坚忍不拔的毅力,完成了太阳能普及与商业化运做的历史使命。拓荒者在太阳能热利用产业树立了一座历史的丰碑,后来者传承了科普的传统沿袭至今,行业中人用各种形式传播着节能环保的理念。
程洪智:记得在10年前我们在大街上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时,很多人问这东西是干什么用的,甚至还有人问它怎么能做饭?而在2005年我检查促销活动时,在西安的一个小区里,我指着太阳能问一个玩耍的小孩儿:这是什么?小孩说这是太阳能呀。我说这是干什么用的?他说是洗澡的。历史就是这样的变化莫测,十年前99%的国人不知太阳能为何物,而十年后居然童叟皆知。这前后的对比,太阳能科普功不可没。曾经有人说,我们的《太阳能科普报》如果平铺的话,可铺满整个中国,这句话应该就不算过分。
市场催生产业
庞大的太阳能市场催生了规模巨大的太阳能产业。据中国太阳能产业协会统计显示,中国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和使用国,约有近5000家生产企业,每年的总产量已经很过3000万平方米,占各省市内外推广量的60%左右,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递增。随着各省市内外对能源及环境的关注,随着政策的倾斜和扶持,一批70年后的企业家以他们特有的敏锐,嗅到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的潜力,他们以开放的姿态冲进了太阳能热利用的领域,并迅速崛起为产业的中坚力量,为太阳能热利用产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会受到更多有志之士的追捧。
罗振涛:中国太阳能热水器技术符合中国的市场需求,使其产业才得以快速发展。中国的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有三大市场:工程市场、农村市场和国内外市场。工程市场与建筑结合,农村市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国内外市场使中国成为出口大国。
产业推动政策
太阳能热利用产业是新兴产业,发展只有十余年历史。产业发展历史上投入较少,对社会只有贡献,不存在国有企业改制、分流、剥离等诸多负担。只需在产业初中期给予优惠政策,投入研发、设备,加强能力建设,就能实现快速发展。正是由于看到了太阳能产业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无论还是地方政府,都已开始采取措施,扶持太阳能企业的发展。2006年1月1日《*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2008年各级政府推出了太阳能强制安装政策;财政未来还将在信贷和税收方面给予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