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你被「老寒腿」附体了吗?
天气寒冷,阳气潜藏,如果不注意保暖,寒邪之气趁机入侵体内,人就容易生病。因此冬季养生,要特别注重对人体阳气的护养。
而寒邪最易引起心脑血管问题、肢体经络之痹症及呼吸道相关问题,今日就和大家讲述一下,我们老百姓最常见的老寒腿!
哪些人群易犯「老寒腿」?
老寒腿,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寒邪入侵为主导致的关节疼痛,症见四肢关节疼痛麻木,遇寒更甚,得热减轻,可兼见手足拘挛,其中多以膝关节为主。
对应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等病症,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多以寒痹为主。
这种疾病,以下几种人群最易发生。
如更年期妇女。《内经》言:「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更年期的妇女(公众号:爱灸堂),阴阳俱虚,气血不足,容易受寒及造成损伤出现病变。据统计更年期女性老寒腿的发病率比男性高6倍。
其次是肥胖的人群,这类病人多为寒湿体质,骨性关节炎在超重人群中的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很多,而且发病年龄容易提前。研究还发现,肥胖病人如果将体重减少5公斤,发病率就会减少50%。
还有就是关节受过伤及老年人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情况。《济生方·痹》言:「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兼之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病邪稽留而病势缠绵。此种情况最常见。
寒痹主要有以下几大特征:
特征之一就是痛,所谓「寒气胜者为痛痹」。因此寒痹又名痛痹。因「寒气入经而稽迟,涩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不通则痛。
特征之二,病人有麻木或不痛不仁的感觉,《素问·痹论》曰:「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公众号:爱灸堂)经络时疏,故不痛。皮肤不营,故为不仁。」
特征之三是感觉肢体关节冰冷,受寒易加重。《素问》曰:「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
所以,中医认为寒痹,应遵循「寒痹益温」的原则,即多采用温通经络之法,使气血流通,逐邪外出。
关于「老寒腿」的3个误区
我们平时容易被老寒腿这个俗名所误导,以为只有老人家才容易得老寒腿,但老寒腿人群并非所有都老,虽然老年人是高发群体,现在年轻人患病的也不少见。
老寒腿是一种「环境病」,若平时不注意保暖,保护好自己的肢体关节,一旦遇上寒湿、受寒、身体年老等情况,就容易诱发,而变成缠绵不愈。
因此,在寒邪为主的冬季,尤其需要注意做好腿部(膝关节最重要)的保暖。
简单易行的保暖预防方法
▼火力定灸对付老寒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