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民间俗语有云:大暑小暑,上蒸下煮。意思是说在大小暑天气里,烈日当空,都好像在一个大锅里被煮着一样,特别形象地道出了炎炎夏日给人暑热的感觉。
“小暑”节气,也是三伏天到来前的最后一个节气,至此天气越来越炎热,也进入了一年中养生的关键时期,小暑节气应如何养生?
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静,做到神清气和,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内生。
夏季是心脏病的高发期,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脏的养生保健。
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整,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小暑意味着天气更加炎热,一般这个时候人都是没精神、没胃口,这是由暑湿引起的脾胃问题。
同时,小暑时节,人体阳气旺盛,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只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
但是小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
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可以用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如 薄荷、金银花、连翘等来祛暑。
夏天气温高,人们出汗多,胃口差,当然,如果“清淡”意味着吃东西更要讲究卫生,不吃过多的油腻食物,多吃点水果多饮水,那还是有道理的。
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夏天的特点是“热”,故养生的关键在于“清”。
中医把一年分为5个季节,除了春夏秋冬,还有一个长夏,长夏必须注重养脾,因为长夏多湿,湿邪伤脾,可能促使脾不能正常运作,进而发生气机不畅,以致于出现脘腹胀满、胃口变差、大便稀溏等症状。
为了避免伤脾,这时适合养脾健脾,以便维护脾的运化、升清、统血等功能。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很多人天气越热越出汗、就越贪凉;而从空调房间到户外,大汗淋漓的同时会导致阳气外越,外热里寒。汗乃心之液,出汗多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伤津耗阳。
小暑艾灸,可以让肌体内外毛孔通畅,促进体内的寒气排出,从而让身体不畏暑热,不会大汗淋漓的同时体内一片湿寒,并起到冬病夏调的效果!爱灸堂艾灸养生连锁加盟
三伏天三种最常用灸疗法
四大养生要穴: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门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