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应顺应天地阴阳之气,给予适当的调摄,使阳气得以宣达。因此这是一年健康的起点。春天需要升发阳气,已经被大家都普遍认知了。究竟怎么做呢?
肝在五行属木,通于春气。春天的阳气,推动自然万物的生长。人体的肝气生发,使闭藏一冬的脏腑之气启动运转起来。
1、助阳气生发重在养肝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而生发阳气,一靠吃,二靠动。
2、早起早睡养肝气
《黄帝内经》讲:春三月,夜卧早起。传统医学来说,睡觉是性价比最高的养生法。
孩子尽量**前入睡,成年人尽量不要超过22点入睡。
晚睡容易导致气血亏虚、**、湿气重,从而出现倦怠*、易怒、脱发、面色发黄等不适。
3、艾灸肝胆经清肝火
到了春天,随着肝阳生发,肝气开始推动气血运行而滋养全身,但如果此时因肝阳生发太过或肝气郁结而生成肝火,则容易损伤肝脏。
经常艾灸敲击肝经、胆经可以助肝疏泄、清肝泻火。
4、闭目转眼养肝血
肝脏和眼睛是相通的,肝主藏血、开窍于目,所以养肝,首先可以养目,而闭目、转眼不但能缓解眼部不适,减轻肝血不足给身体带来的伤害。
闭目:闭合双眼,用食指轻压眼睑,微微揉搓到眼球有发热、发胀感为宜。
转眼:保持头部不动,眼球分别向左右各转动10圈,能有效缓解眼疲劳、提高视力。
5、伸个懒腰理肝经
春天是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的转折点,此时容易出现春困,人体困乏时,气血循环缓慢。
此时经常伸个懒腰,可吐故纳新、行气*、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同时激发肝脏机能,达到肝脏保健效果。